2024年11月28日上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成功构筑起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这是我国防沙治沙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这条耗时40多年打造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保护了新疆天山以南生态系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展示了我国生态治理科技实力和组织能力。
2024年10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临港首次点火成功★。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指标与国际主流F级重型燃气轮机基本相当★。它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有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黑神线A游戏的《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A游戏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一直被认为没有线A游戏★。《黑神话:悟空》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坐标点,标记着中国游戏产业的新纵深。
1月7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十大科技新闻事件”“十大科技热词★”。
历时9年多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2024年11月20日全部建成,计划次年正式运行。江门中微子实验以测量三种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当中微子进入探测器内部,与液体闪烁体发生作用会发出极其微弱的光,数万个光电倍增管可以将其捕捉,从而提供给科学家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中微子就是阿飘吗”在几天内持续登上热搜,引发民众对基础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因此话题★,产生了一批关于中微子的科普作品。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专门提到发展低空经济★。全国多地纷纷争做“天空之城”★。《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
· “科技三会★”一并召开★,习发表重要讲线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与诸多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中,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显示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基础科学的重要工具★。
据2024年8月2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参与RHIC-STAR国际合作实验研究★,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中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这是迄今实验上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反物质非常罕见,而由若干反重子进一步组合形成的反物质原子核和反物质超核(即包含Lambda等超子的原子核),则更加难以产生。自1928年狄拉克方程的“负能量解”预示反物质的存在以来★,近一个世纪,科学家仅发现了6种反物质(超)核。
会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力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常务副主任金振蓉介绍评选标准和评选程序。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发布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事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原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发布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人物”。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品牌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发布2024年“十大科技热词”★。发布会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令耘主持★。
2024年12月,《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学术影响力以及组织领导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推动全球科技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贡献★。这是继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发表后,破解人体构造★“天书”的另一个国际科学计划,该计划将为人类健康管理、疾病精准防控诊治及科学康养提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
2024年,“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新质生产力成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它是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等珍贵史料,将抽象的科学家精神具象化,让人们能近距离感受科学家们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等精神,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一座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向世界展示中国科学家的风采和成就。
2024年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向常委会会议作修订草案说明时介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普事业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科普队伍建设滞后,科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有必要修改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年10月22日,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这也是继苹果iOS和安卓系统后★,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据介绍,此前已经发布过的鸿蒙系统,由于系统底座仍使用了部分AOSP开放源代码,而不得不兼容部分安卓应用软件。而此次发布的原生鸿蒙,实现了系统底座的全部自研,系统的流畅度★、性能、安全特性等提升显著,也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据了解,目前已经有超过15000多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覆盖18个行业,通用办公应用覆盖全国3800万多家企业。
2024年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激发了全社会对科学家精神的尊崇。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024年8月★,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中国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赋能效应更加凸显。数字中国建设将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 我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将人类探索反物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在会上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
· 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点火成功,对保障我国能源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振荣介绍★,2024年12月初评选工作组启动相关工作★,经过严谨的大数据筛选与广泛征集★,再由院士★、科技专家★、媒体负责人、科普专家等权威人士的精心评选,此次上榜的“十大科技新闻事件”是在国内外媒体公开报道过的中国科学技术重大进展,“十大科技新闻人物”是重要科技人物代表,“十大科技热词”是具有代表性传播热度的科技热词。参评事件★、人物★、热词导向正确,内容真实,新闻性强,社会反响好。参选事件和热词应能反映年度重大活动★,重大主题,政治性、思想性、新闻传播性强★,能反映我国科技领域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人物评选主要聚焦科学家精神或其经历贡献具有较好传播效应且能反映社会正能量。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为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健全的法治保障。
· 我国科学家牵头人体蛋白质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彰显了我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月背智能采样技术、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再次创造了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2024年7月,“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被写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2024年召开的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重要会议都关注了科技伦理议题★。
回眸2024年,我国算力发展的数据格外亮眼: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居世界前列……如今,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要素★,对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科学界对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应用试验持续拓展★。习曾强调★,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日益显现出关键作用。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在“科技三会”上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定下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时间表★。
·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设完成,“中微子就是阿飘吗”登上热搜,引发民众对基础研究的兴趣。
上一篇:五国智库报告:畅想中国2035年十大发展面貌|w66平台
下一篇:新闻宣传报道Word模板下载